人民橋下,沿江西路旁,珠江水奔流。100年前,這裡曾是盛極一時的通商口岸,萬國商匯,往來如梭。如今,江上往來的是滿載游客的珠江夜游船。
  一德路的海味批發正始於此。明嘉靖年間,朝廷實施海禁政策,廢除寧波、泉州兩市舶使,對外只保留廣州一口通商,廣州獨攬全國的對外貿易大權;清代,廣州設立“十三行”,專門從事對外貿易。通商埠,重貨賈,催生了一德路以及廣州商貿的發展與繁榮。
  時至今日,一德路海味的名號已迴響百年。作為海味乾貨集散中心,一德路不僅承載交易功能,更以其市場集聚力為城市帶來人流、物流、商流的繁華,其價格輻射能力也遠及東南亞地區,成為廣州千年商都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
  然而,歷史輝煌難免與時代發展存在接駁鴻溝。在廣州走內涵提升道路的背景下,在新經濟、新商業模式的持續衝擊下,一德路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黃玉瑜
  曾經
  百年專業市場
  抹不去的輝煌
  “一德路的經營模式已經20年沒變。如果一個行業在20年中都在無序發展,繼續保持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依靠祖宗美名白手起家”。在一德路經營海味的王桂玲將自己的半生濃縮成一句話。
  老廣州人王桂玲與海味很有淵源。解放前,她的婆婆已經在一德路擺賣鹹魚,如今,她的家族有近20餘人在一德路經營乾貨海味,一如一德路不斷壯大的商家群。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海味前輩日漸稀少,年近60歲的王桂玲已成為見證一德路變遷的稀有之人。她說,當年和自己一起白手起家的商家多已出國,或已離世。“從開始堅持到現在的人,掰著手指就能數完。”王桂玲不勝感慨。
  王桂玲所指的開始,是1988年。當年,一德路剛建起第一個海味綜合批發市場,所有在馬路邊經營的檔主,都要轉移到市場里入室經營。“在那個年代,這也屬於轉型升級。”王桂玲說,自己就是在那個時候和丈夫用7000元“打江山”。由於當年個體戶生意紅火,指標有限,王桂玲好不容易才從親戚那裡“繼承”到一個指標。
  王桂玲的貨最初都是從貨棧拿回來的。當時,一德路沿街分佈著各色國企貨棧,它們經銷不同種類的鹹魚乾貨,然後再分銷給個體戶,相當於全國總經銷。“後來,有人發現運貨給貨棧的車很早就卸貨,我們就趕在貨棧開門前去搶貨,每天5時就起床。因為國企的上班時間很固定,我們私人檔主只要早起都能搶到貨。”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對於海味乾貨行業的發展來說也是迎來了新的春天。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小康富裕,貴價海味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走上了飯桌。
  王桂玲就是從那時起經營日本元貝。周邊的商檔也多瞭如魚翅、燕窩這樣的高檔產品,商戶也開始逐漸多了起來。“1988年一德路大概只有1000多人經商,後來很快就翻倍,到現在已經有1萬多戶商家了。”王桂玲回憶說,當時生意多得根本做不過來,尤其在中秋、春節前,從檔口走到商場門口足足要花10分鐘,而平日這僅是2分鐘的路程。
  從那時起,王桂玲和一德路開始走進改革開放時期專業市場的“黃金時代”。一德路的海味乾貨被髮往全國各個城市,至今,其市場價格甚至影響到東南亞市場魚翅、鮑魚、海參等高檔海鮮品的價格。
  但“黃金時代”或將終結。隨著其他地方信息交換的便捷與透明、交通路網的通達覆蓋,一德路的海味集散功能越發黯淡。王桂玲發現,近幾年不少客人已經換到原產地拿貨。一德路憑藉港口運輸貨物的優勢消失殆盡,一德路的輝煌似乎屬於祖宗與昨日。
  “一德路的經營模式已經20年沒變。如果一個行業在20年中都在無序發展,繼續保持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從事海味食品經營的越秀食品商會副會長李志輝坦言,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面臨壓力。
  風波
  一場假魚翅“風波”
  折射市場生存危機
  “當一個市場開始魚目混珠,賣假貨的利潤更高,老實做生意的反而賺得很少,整個市場氛圍就會產生變化。”
  一德路近十幾年來面臨的最大一場風波,在2013年來襲。
  2013年,媒體曝光有飯店用合成魚翅制售魚翅羹欺騙消費者,在針對魚翅產銷市場的專項檢查行動中,工商部門發現不少魚翅竟來自一德路。隨著假魚翅事件進一步發酵,當時一德路批發市場所有銷售魚翅的檔口關門整頓,售賣其他海味的檔口也有半數被牽連停業。
  “當一個市場開始魚目混珠,賣假貨的利潤更高,老實做生意的反而賺得很少,整個市場氛圍就會產生變化。”一位資深行家感慨,這或許是一德路近30年來遭遇的最大危機。
  在多家市場檔主看來,無序的市場競爭破壞了百年來以誠信立本的傳統商道,以至於假魚翅事件的陰影至今在一德海味批發市場里揮之不去。
  然而,富有經驗的一德路市場老檔主更藏深慮。在假魚翅事件席卷而來的市場風波背後,市場區域優勢的弱化,以及來自市場同行業的激烈競爭、高端消費市場的疲軟,更帶來一德路海味乾貨市場深層次的生存危機。
  作為全國海味的集散地,一德路稱得上是行業老大,論資歷談規模,國內都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批發市場可以與其媲美。即使是近幾年周邊深圳、佛山躍躍欲試,也未能撼動一德路的江湖地位。但與境外市場環境相比則不然。
  “10年前,個人出境旅行開始更加方便,客戶就有了更多的消費市場選擇。”據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副會長湛吼華瞭解,不少客商在對比貨品質量、價格及運輸成本後,紛紛選擇直接到境外市場拿貨。
  一德路市場面臨的生存危機不止於此。在各路市場分食海味乾貨批發市場蛋糕的激烈競爭之下,國內高端消費的疲軟正讓一德海味市場飽受“內憂”。從2012年開始,國內高端餐飲消費逐漸疲軟,讓供應鏈源頭的一德海味市場銷售更清淡。
  “生意史無前例地清淡,昨天的營業額才1000多元。”在一德路338號的德迎海味行,被譽為老行尊的岑繼銘不斷使用“史無前例”這個詞語。與去年相比,德迎海味行的生意額少了近三成,高檔海味的滯銷連帶影響了其他產品的出售。而在一德路海中寶海味乾貨批發市場,不少在打牌消遣的檔主更有棄業打算。“去年的生意已經很差了,今年更差,少了超過一半。再這樣下去,我們都準備回老家了。”
  未來
  轉型電商求新路
  “鹹魚”能否翻生?
  當老一代的海味檔主在生存危機里顧慮重重,新一代的檔主卻在尋找新路。今年9月初,集合了近百個一德路海味檔主的一德批髮網正式上線,希望為海味轉型拓疆探路。
  在一德路新一代檔主的構想中,今後一德路採購的圖景或許是這樣:採購商若看中某個品種的海味樣板,只需要在店鋪里的電視、iPad或電腦上下單,或掃一下產品的二維碼,城郊的物流倉庫將立即根據其下單的數量發往目的地。海味檔口不再貨物成堆,而是只放樣板僅供展示。
  一德批髮網站負責人李志輝也是越秀食品商會副會長,他對網站充滿信心。“一德批髮網意在通過‘電子商務+實體店鋪+政府監督’的新型O2O模式為商圈帶來飛躍性發展。”他說,考慮到商戶的平均年齡在43歲左右,一德批髮網將提供拍照、修圖、上傳和開店等一條龍服務,商戶只需敲定價格安排發貨。李志輝介紹,未來的一德路專業市場,買賣雙方在網絡“形象店”中挑選商品、議價,並隨時在網上下單從倉庫出貨。
  但“老行尊”王桂玲對網絡銷售並不感冒,“我並不打算把產品放在網上,可能因為我思想比較傳統保守。”她認為海味是傳統的食品,目標客戶都是40歲以上的人群,他們不懂電腦,只相信現場挑選。
  “這個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很多人不願意改。電子商務的到來,正好讓行業更快地破立,更迅速地改變固有的批發交易模式。”李志輝認為,一德批髮網的設立目標,就是要凝聚一幫渴望改變的人。“領導者既然不主動改革,那就由挑戰者來挑起改革重任,有一天,挑戰者最終會成為領導者。”
  電商並非唯一的改革工具。雖然李志輝一直專註研究電商業務,但他認為電子商務並不代表一切。“轉型升級往往被貼上電子商務的標簽,是因為其投入成本低,覆蓋範圍廣,可操作性更強。”在他看來,海味批發市場轉型還有很多方式,例如可以把個體轉為企業,在供應及營銷推廣上多加發力,也可以進行深加工,在售後服務上下功夫。
  湛吼華正準備做這樣的嘗試。受香港安記海味為顧客提供如浸泡等貼心加工服務的啟發,他決定明年也在自己檔口嘗試“保姆式”服務。他認為,既然海味屬於深加工產業,在銷售過程中也需要為顧客提供深加工服務,“高高在上的銷售模式即使不被時代拋棄,也會被顧客拋棄”。
  “這是朝陽行業。”湛吼華特地讓在美國讀書的兒子回來繼承這一行。他的同行王桂玲也把檔口經營全權交給兒子,不過這更多來自她對海味的感情。“海味經營很難保證代代傳承,所以我更希望能建一個海味博物館,畢竟對這一行有感情。”
  ?觀察
  以市場理念
  推進專業市場進與退
  早在2008年,一德路就被列入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名單,如今8年已過,一德路的轉型升級依然停留在規劃藍圖上。
  一座百年老市場的轉型究竟有多難?曾多次參與一德路改造升級大討論和實地調研的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認為,一德路轉型面臨兩難:若是搬走,整體市場面臨斷裂危機,商氣人氣難以為繼;若是就地升級,當中所產生的費用又得由商戶來買單,商戶自然也是百般不情願。
  一德路海味乾貨專業市場面臨的尷尬,也是廣州老城區專業市場面臨的共性問題。
  在廣州中心城區內,密集分佈了300多座專業市場。近年來,廣州各方正努力促成老城區專業市場升級改造搬遷,但難有明顯成效,甚至出現部分專業市場檔戶搬遷後迴流的現象。
  在專業市場的進、退反覆博弈之間,不妨多思考一下專業市場之於廣州的意義。
  對於城市升級而言,專業市場占地多、產值低、賦稅少,帶來沉重的城市管理負擔,其讓位於高附加值產業是優勝劣汰的必然選擇;但專業市場稅收貢獻雖少,卻打通了批發零售、物流、金融、酒店等諸多產業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業市場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貨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度聚集,是支撐廣州“千年商都”影響力的核心要義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專業市場的生與死、進與退、轉型與升級,一定程度上都將對廣州的經濟活力產生影響。因此,對於專業市場的轉型,應該以開放的思維和市場的理念來把握好推進市場進退的分寸。
  一德路海味乾貨批發市場營商歷史悠久,因具有靠近珠江口岸的地利優勢,一德路成為了鹹魚乾貨的集散地。延續至今日,一德路的海味乾貨已有百年曆史,是廣州歷時最久、最具規模的專業市場之一。如果要在轉型升級中硬生生地把海味市場從一德路上剝離,等於抽斷了市場的經脈。
  因此,一德海味的轉型升級,需要處理好專業市場生命力、價值與現實的矛盾,也需要兼顧考慮如何既保留市場活力,又為城市升級騰出空間。
  “一德路這麼多年積累‘人氣’和‘商氣’,政府應通過做好服務和管理來引導一德路的升級,而不能在轉型升級中沖淡專業市場的商業氣氛。”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現代專業市場研究院院長王先慶認為,一個市場的形成並不容易,要實現轉型升級,非政府一個命令、規劃就可以實現。但能否真正推動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卻也取決於政府的力度、方式與時機。在他看來,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將對廣州城市經濟發展產生兩種結果:如果路徑正確,城市將更有活力;倘若轉型失誤,廣州將因此失去一定的競爭優勢。
  轉型升級難免有陣痛,而陣痛恰好是檢驗和恢復經濟機能的極好時機。一德路轉型所面臨的陣痛,有交易模式落後的固守,也有市場競爭的多重衝擊影響,其假魚翅風波還凸顯了市場誠信、食品監管等方面的缺位。面對諸多沉痾,一德路專業市場唯有刮骨療傷,轉型升級才有生機。
  陶達嬪 黃玉瑜
  對話行業者
  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副會長湛吼華
  新消費觀有助行業理性回歸
  南方日報:能否談談您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德路海味乾貨市場景象?
  湛吼華:一德路海味市場最初並不龐大。上世紀80年代初路邊擺攤時代,一德路海味從業者還不到1000人。1985年左右,檔口的增多帶來管理治安難題,於是就有了1988年的入室經營。
  可是很多檔主並不習慣入室經營。因為在路邊擺攤的時候,客源更容易集聚,也可以隨時風乾貨物,做起生意來比較方便。但從另一角度看,入室經營可以保證“三現”交易的安全,這是一德路海味發展歷程上的大改變。
  從那時候起,一德路海味市場人氣越來越旺,從1個綜合批發市場增加到現在9個綜合批發市場。海味行業興旺要歸因於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也離不開我國漁業的迅速發展。一個行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國家發展的大背景。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傳統海味乾貨市場的轉型升級之路應該怎麼走?
  湛吼華:一直以來,海味經營依然停留在“三現”交易模式上,這並不符合時代和消費者的需求。唯有改變才會有發展的機會。如今電商越來越發達,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個營銷工具。一些商家認為海味不適合“觸電”,是因為他們缺乏經營和銷售鏈條,而並不能說明電子商務的可操作性。
  與其他產品不同,海味需要經過深加工才能食用。正是這個特性為商家的發展留出後路,我們不妨做消費者的“保姆”,為顧客提供如“浸泡扣發”等一條龍售後服務,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
  南方日報:市場環境變化之下,一德路海味乾貨市場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湛吼華:信息的通達的確稀釋了一德路的市場份額,不少客人已經選擇直接到貨源地拿貨。但出處不如聚處,無論從銷售渠道或品牌效應來說,貨源產地都無法與一德路媲美。有句行話是這樣說的:“10年才能出買手”。因此,有時間沉澱的一德海味很難被取代。
  假魚翅事件影響了一德路名聲,其實,魚龍混雜、誠信失守也是不少專業市場面臨的共同問題。我相信隨著法律法規及監督機制的不斷完善,這些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在我看來,新的消費觀並非海味市場的一把刺刀,反倒有助於海味行業產品路線的架構組合得到理性回歸。不走高端產品的時候,走平民化路線一樣有市場。當一種消費從金字塔的頂端開始崩塌轉移時,需求量將會呈數量級增長,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市場機會,很值得行家們去摸索把握。
  策劃:薑玉龍 譚亦芳
  統籌:陶達嬪 黃偉  (原標題:百年一德路 求索新生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79syod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